您好,欢迎访问湖北信息工程学校官网!
  • 官方微信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教育教学>>教学管理

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语文教师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9-12-02

 2019年11月10日至11月23日,我有幸参加由华东师范大学师资能力培训基地承办的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语文教师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的培训。本次培训为期两周,资源丰富,教授专家众多,内容切合实际,示范性强。这半个月的学习生活让我有幸与知名教育专家和各地的语文教学精英们交流讨论,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开阔了教育视野、增长了新知识、提高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现将自己的学习研修情况总结如下:
一、 落实了培训计划
    通过这次“国培计划”项目的培训,使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让我有机会充实和完善自己。学习期间,认真上课,在研修学习期间,我们中职语文班五十九名学员,在课堂上积极记录学习笔记,认真听取教授们的讲解重点,积极参与了每一堂培训课的互动探索活动。另外,还并利用课余休息时向教授们请教,下载讲义,课后及时地写下当天的学习心得。
二、探源职业教育,高屋建瓴引方向
    2019年11月12日上午,研修班全体成员在班主任屠坚敏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召稼楼古镇的黄炎培职业教育展示馆开展了主题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探源”的现场教学活动。
    在这里,我们重温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艰难历程,了解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阶段,更看到了先生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大家格外关注黄炎培先生提出的“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平民教育”“学以致用”“敬业乐群”“本能教育”“学做人”等观点,这些理论,言词简洁却内涵深远。大家细细品味个中深意,更深刻地明白了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也为今后的工作明确了目标,开拓了思路。身为职教人,我们当以黄炎培先生所言“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信念,努力践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誓言,不忘初心,竭尽全力为选择职业教育的孩子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天空。
    11月14日上午由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石伟平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近两年来,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职能的职业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便是其一。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重要论述的出现,对职业教育而言意义深远。石教授高屋建瓴,通过八问,将7000余字的“职教20条”娓娓道来,条理清晰,深入浅出。
    “现代”职业教育应当是培养“现代人”的职业教育,石教授精准的指出了目前职教的六个主要不足,从制度体系到实训基地,从配套政策到办学水平等等,让我们深切的认识到当下职教发展的诸多困境。
    关于产教融合,石教授认为其关键是做好“区域规划”的大文章;关于中职学生升学,其合理性在于产业发展有需求,学生家长有期待,高等院校有资源;关于中职学生在哪里准备升学更合适,石教授指出在职业学校做升学准备有3大好处,即在中职学校他们将备受重视、老师更有办法教他们、他们更易成才。
也许作为一名普通的中职语文老师我们可以做的不多,我们身上的角色和我们内心对职业教育的热爱,使我们一样可以将工作做的扎实而有意义。石教授的解读,让我们认识到工匠精神不只属于工匠,它属于所有人,我们作为中职校教师,更要打磨自己的“工匠精神”。国家将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让我们职教人有了方向感、使命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如今,“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新时代风尚正在形成,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使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更聚人心,更有信心!
三、更新理念,立德树人
  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埋头苦干是我们踏实的工作作风。但一味地埋头苦干在这与时俱进的时代却让我感到了迷惑,辨不清教学道路前进的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常觉得自己在教学上辛勤地付出了这么多,可是现在的孩子怎么就这么难教呢?
11月11日,华师大著名心理咨询师及青少年教育咨询专家陈默教授给我们作了主题为“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特点与教师心理素养”的讲座。陈教授指出了现在的学生和过去学生的差异性,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学生的青春期基本心理特征,解读了职校生中的不良人格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师的处理应对方法,分析了职校生心理障碍成因。她用自己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真实案例,渊博的心理学教育知识讲解家庭关系,母亲情绪对孩子的影响。面对新时代的职校学生,陈老师从了解学生,教师情商,沟通技巧和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告诉我们要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里,提高情商和沟通才能更好地做学生的引路人。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要了解当代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思考如何与学生相处,教育学生,提高自我心理素养,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找到最好的自己。
    11月19日由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匡瑛副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职业院校德育与班主任成长》专题讲座。                    
    匡教授从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谈到职业教育的目标,让我们认识到在职教中“职业”与“人”;“生存”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在职教中最大的危机就是单纯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忽略道德的引导与培养。在中国“大德育观”的影响下,德育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我们语文教师面对着这丰富的内涵,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才能更好的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匡教授通过幽默风趣的举例让我们认识到00后学生们的心理,从讲求效率、反叛权威、强调自主和深层聆听四个方面指导教师的为师策略。当时代的发展带领我们进入以共创和创新为中心的教育领域时,我们更加要了解与我们“并肩作战”的学生们的心理。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的闪光点,也有着自己的弱点,作为一名平凡的中职语文教师,在培养具有“追求幸福能力”的职业人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位充满幸福感的人。因为我们如何看待生命,我们就会拥有怎样的生命,而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此走向什么样的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关注生命的成长。当知识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无可替代时,我们相信是德育给了知识以柔情的光辉,它让生命有力量去挣脱束缚自己成长的藩篱,去追寻生命的真谛。加强师德修养,才会促使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中找到差距,更好地按照教育规律做事,耐心、细致地帮助好每一个学生。
四、现场观摩受启发
    2019年11月15日,我们在上海市交通学校现场观摩了一堂优质课。
    汪老师授课的内容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授课对象是该校物流专业一年级学生。汪老师通过沙画展示让学生回答这首词描述了哪几幅画面,带着同学们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再读课文,体会情感。设计的问题一环套一环,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讨论完毕后,学生积极上台发言,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汪老师播放《恰同学少年》的视频,进一步提出当代青年应如何不负青春,报效祖国。学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抱负。汪老师再播放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让学生体会习主席对青年殷切的希望和期盼,巧妙地将思政植入到了语文课堂,让学生沉浸在爱国思想教育中。汪老师准备充分,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语言表达充满激情,肢体语言丰富,能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参与这堂课的上海交通学校的学生也表现出了高素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听评课结束后,我们又参观了上海交通学校的汽车双证融通实训室。实训室整洁明亮,面积大,车辆多,有几个班级的学生正在认真地进行实操演练。实训室里的标语“向世界技能大赛冲刺,为国争光”,“一技之长,能动天下”,“新时代,新青年,新梦想,新技能”等激动人心;立柱上贴的提示学生佩戴防护镜,穿好防护衣和防护鞋的细节让人赞叹;实训室里还展示着历年来学生获得的丰田F-SEP的合格证书,激励着学生。
    这次观摩让我们收获满满,与时俱进的文化课教师教学,设备齐全、整洁明亮的现代化实训室,激励学生的一条条标语……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五、增强业务素质,促进专业发展
  这次培训,通过认真学习各位专家讲座,了解了中职语文学科的一些发展动态,提高了更新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或教育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职语文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统领者把自己的知识机械化传送给学生,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学不再是“授之与鱼”,而是“授之与渔”。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更要有高雅的格调与健康的思想,才能熟练驾驭课堂,引领孩子们踏上探索、求知的道路。
    11月13日周瑛仪博士的《中职文化课教师项目教学方案设计》专题讲座。周博士以优秀教学设计为案例,指出优秀教学设计的精华所在,及教学设计的模块构成,让我们对项目教学设计有整体认识;又以一个秀水街视频引出学习的有效性,让我们认识到教学要与专业、情境因素结合,形象生动;以渊博的知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文化课教学要以任务或活动为载体,和专业课程相结合;教学目标如何制定,学生能做到什么,要与教学评价相联系;学习评价、学习效果,并强调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
    周博士让我们根据她讲授的内容,分组讨论制定教学设计,并选代表上台说课,其他学员点评后,她逐一进行讲解指正,师生互动交流很热烈,我们在交流中茅塞顿开。
    通过这次讲座,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中语文课与专业课的紧密联系,指明了以后教学中该如何把语文教学更好的与专业课融合,真正达到教师所教的就是学生所要的,能最大限度发挥语文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11月16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员应宏芳老师主题为“《上海中职语文新课标》解读”的讲座。
    她用生动的例子向我们讲解了中职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结构,并与我国教育过去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和欧美新加坡等国提出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比较,让我们讨论各国核心素养有何共同点。我们得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表达能力(输出)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所学学科学习的通用能力。
应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两年一届的“星光计划”汉语应用能力大赛,让我们赞叹不已。应老师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打开了新的思路,我们还要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继续探寻,继续思考和实践,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而努力。
    11月17日,聆听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评估专家曾海霞老师以“体现类型特征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为主题的专题课程。
曾老师在分析梳理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基础上,仔细讲解了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深入剖析了课堂教学设计的细节,另外安排了讨论答疑环节。
    在阐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时,曾老师对“职教二十条”中提出的观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作出了自己的解释;提出“何为职业教育”结合职教先驱黄炎培的论断作出了回答,同时阐明了职业教育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征;说明了职业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梳理了职业教育基本的教学原则和人才培养的基本逻辑;强调了习总书记“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批示。
    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应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把工匠精神、职业精神融入日常教育之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应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关于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设计,曾老师介绍了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基本环节中的地位,厘清了教学设计的四个层次,解释了课堂教学设计的定义和目的,并一一说明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在“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设计”环节中,曾老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问题目标为样本,引导我们进行正确教学目标与合理重难点的设计。曾老师还用教研工作中的真实案例,为我们重现了一幕不如人意的课堂实景,指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环境的一部分,而营造好的教学软环境,则取决于老师对课堂的态度。这个案例,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环境中的物质部分虽然重要,但社会心理环境更不容忽视。作为软环境营造者,我们必须强化“假如我是学生”的意识,争取更好地了解学生,尽量构建出和谐课堂。这让我们收获了关于职教改革、课堂教学设计的系统知识。
    11月18日全天,濮海慧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职业教育教师说课技能训练》专题讲座。
    濮教授从说课概述及基本要求、国赛金奖作品之赏析、说课内容选择与设计、说课前的辅助与准备、说课技巧与常见误区、优秀说课的评价标准六个方面,紧紧围绕“职业教育教师说课技能训练”这一主题娓娓道来。
    在讲述说课基本要求时,濮教授强调,十分钟说课,三分钟完成背景解说,重点在过程;课后说课需要大量图片、视频支持,让别人看得到,感受得到,而不仅是听得到。强调说课要回归课堂,备课是说课的基础和前提,说课是对备课的理论反思,要提高备课质量。
濮教授重点讲解了说课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在讲授时,结合国赛金奖作品及生活中的所见为案例进行分析,让我们明白分析学情时要贴切现实,围绕学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知道学生在意什么才能把学生教好;明确教学目标时要关注教育人本价值,更加凸显以人为本;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相互纠缠的关系,重点来自课标,难点来自学生;在教法学法中强调一个好的说课不仅是老师怎样教,而是要学生怎么样的学,更崇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法;教学资源处理好三对关系:手段与目的,平台与资源,必要性与可行性;教学过程要与教学方法相匹配,要说清本课教学过程的总体框架,以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要说清在新课讲解中突破教学重点的主要环节的设计,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以及学情依据。要有大量的图片、视频、录屏等支撑,能直观感受到真实的课堂。
    听了这次讲座,进一步明确了说课的要求和基本技能,深刻领会到说课在教师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解除了说课比赛与日常教学中的疑惑,是一次真正的思想洗礼和精神大餐。
    2019年11月21日,为我们带来精彩课堂的是上海市中职语文中心组核心成员,上海商贸旅游学校的高级教师——余虹老师。
    上午的学习主题是“匠心匠艺——打造听说课堂”。余虹老师简要介绍了上海职教现状,尤其是中高贯通、中本贯通专业对语文学科提出不同要求后的情况;继而结合中职语文国标制订的进程,阐述了上海中职集中力量打造听说课程的缘由。
听说课程,对我们湖北中职语文教学来讲,确实也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余老师的课程正如及时雨。余老师围绕目前上海中职语文听说课程教学存在诸如“听说课怎么上”“如何在听说课中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等六大问题,以具体的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听说课程的教学应该怎么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关于听说课最稀缺的素材问题,余老师指出,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美篇、微课等资源,可以充分彰显信息化在听说课程中的优势。
    为更好地展示上海听说教学课程的实施,余老师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介绍了以这篇文言文作为文本来设计听说课程的思路,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教学设计内容;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总结了课程实施情况,比如实际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差距,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的调整等等。丰富的视频资源,包括语文老师结合所教专业创设的职业情境,语文老师点评学生演说实录,学生社团为听说课程学习专门录制的短剧等等,都充分展现了上海中职语文教师在听说课程中的创新创意,也展现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余老师为我们教授的可复制可剥离的方法及素材,更为我们推进听说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思路。
    下午的课程,余老师则以“助学生素养提升,促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提出了语文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余老师指出作为学科教研组长,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实践主题研究,提高学科教研水平;聚焦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语用能力。其中,学科建设计划是系统设计教研活动的依据,一定要有主题、逻辑和可推广性,方可提升整体教研水平。余老师还展示了《学科建设目标及推进计划表》《系列教研活动安排表》等等,详细讲解每一个条目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真正是手把手教学。
     在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方面,余老师强调,要关注专业,与专业融通;加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丰富教学资源,改变课堂形式,拓展评价方式;建设梯度团队,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余虹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既深入了解了上海中职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学到了语文学科组建设的科学方法,可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实例同讲授,收获颇丰。
六、善用手段,共享优质教育
    11月22日上午,董奇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和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专题讲座。
    董奇老师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职成教所课程与信息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特殊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评价等。他既有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又有长期教研研究的理论知识,温和谦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细致讲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董老师首先展示了一段视频,人工智能下围棋嬴得人类,让我们进行头脑风暴,引出“人工智能是否替代人类”的深思?从深蓝到阿尔法狗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同时给人类埋下了隐患,人工智能非常强大,强大到使人类害怕,机器人以后会越来越多的战胜人类。接下来又引用习总书记的话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超越了其他一切技术,举中美贸易战的例子,强调中国想方设法弯道超车,就要发展人工智能。然后又引用《纽约客》图片、职业坐标定位及剑桥大学两位教授研究调查结果,及董老师自己调查结果的大量论据证明社会上很多岗位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再次抛出问题“人工智能是否替代人类?”“人工智能来了,职业教育何去何从?”讲解水到渠成,有逻辑性强,有理有据,激发我们的深思。又从职业教育及其教改的动因、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及职教教学改革瓶颈与对策这三个方面,紧紧围绕“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和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在阐述职业教育及基教改的动因时,董老师指出生活中都离不开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比如我们吃面包、坐车都需要技术工人,而长期以来,中国封建思想太长,把普通劳动者看成下层,不太被人们所重视,它是面向普能劳动者,面向人人,服务人人,他自己要为职业教育大声疾呼,我们做为老师的也要培养学生养成敬业、受业精神。董老师的话语真诚、接地气,不由得使我们心生敬意!但目前职教课堂存在弊端,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职教现实状况方大了传统方法的缺陷,进一步明确信息化时代到来了,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爱学习,就要进行课堂改革,进行信息化教学。
在阐述职业教育改革的策略时,重点讲解并强调了翻转课堂,即将传统教育情境下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任务倒置,强调这样做的效果是优化均衡学生学习负荷。为了让学员们更好的理解翻转课堂,又展示了自己调查了三百名教师做的一个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框架,让我们更好地感知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做。我们以后在教学中,要充分引进和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让学生们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大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因此,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理解:
    1、转变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在新课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标在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肩负起培养人的重任。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宰,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团体,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
    2、重视学生参与式教学。 听了教授的讲座,我更进一步体会到了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谈不上是发展的课堂、有生命的课堂。尤其在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标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为只有在一个开放的、活跃的师生间的活动中,教师才能开展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服务,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促进教学教学内容的达成。而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对于课堂参与式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多创造互动机会,让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改变对学生的评价观念。 新课标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且新课程提倡课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评价语言要多样化,要多用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终身学习,不断充电。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感。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而且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这次国培研修学习帮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让我看到了在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学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感受到了教师们积极创新的意识;从教授们的讲座中,我领略了中职语文最前沿的理论,学习了教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对事业的激情,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不断取得新成绩。
内容搜索
录取查询

扫一扫,查询结果

咨询反馈
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